我們國家
樓房糾偏平移的技術已經發展的很成熟了,隨著我國高速發展,修路、架橋、建高鐵的項目一個接一個。這些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往往需要拆除一些建筑物,為了減少損失,很多建筑物選擇了
樓房糾偏平移。今天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那些了不起的樓房糾偏平移工程!
我國建筑物平移標志工程
移位時間:2000年
2000年底,為了不影響規劃的“臨沂市人民廣場”的建設,同是也為了節省投資、減少污染,臨沂市國安局辦公樓整體平移。
該建筑為8層框架結構,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。其先向西平移96.9米,再向南平移74.5米,總移動距離171.4米,平移共用25天,平均速度為1.5-2.0m/h。
該工程技術復雜程度非常高,是當時國內平移建筑物***高、高層建筑平移距離***遠的平移工程,是我國建筑物整體平移的標志性工程。
濟南緯六路“老洋行”
山東***次歷史建筑平移
移位時間:2005年
位于濟南市緯六路27號的“老洋行”建于1919年,是濟南商埠區保存較完整、具有南歐巴洛克建筑風格的早期代表性歷史建筑。
該建筑為二層帶閣樓磚木結構,木結構樓、屋蓋,建筑面積約600平方米。2005年,因緯六路拓寬,將其向西平移15米。
“老洋行”反映了濟南20世紀初古城開埠時期城市面貌,通過整體平移將其完整保留下來,對了解泉城發展歷史與傳承文脈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。此次平移工程是山東省***次進行歷史建筑平移,同時在國內***次將隔震技術應用于歷史建筑平移保護就位連接中。
萊蕪開發區管委會綜合樓
地上高15層
移位時間:2006年
2006年12月,萊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綜合樓整體平移。
該建筑為框架—剪力墻結構,由主樓和裙樓兩部分組成,主樓地下1層、地上15層,裙樓地下1層、地上3層,長72.8米,寬41.3米,總建筑面積24000平方米,總高度67.6米,建筑總物重35000噸。
濟南宏濟堂西號
增設隔震和地下室
移位時間:2008年
濟南市宏濟堂經二路藥店建于1920年,至今已有近90年的歷史,該建筑為兩層磚木結構,墻下條形基礎,由南樓和北樓組成,南樓建筑面積約320平方米,北樓建筑面積約160平方米。
2008年3月,因經二路拓寬改造,同時出于保護歷史建筑的需要,對該建筑實施平移保護,先向北平移11.8米,旋轉3.8度,再向東平移16.6米,建筑物平移到位后,再整體頂升0.4米。同時移位工程中,對老建筑進行了隔震連接、增設地下室。
濟南市“老別墅”
整體遷移28公里
移位時間:2009年
原位于濟南市經八緯一路一老別墅,為一層帶閣樓磚木結構,占地面積約135平方米,總重320噸,距今已有80余年歷史?!?br />
2009年3月1日,山東建筑大學工程鑒定加固研究所在國內***次采用大距離原樣整體遷移技術將其遷移28公里,此工程是我國建筑物整體遷移技術發展的一個重大突破。此次遷移使用法國NICOLAS自帶動力大型液壓平板拖車,此次拖運共使用2列20組車板,車輪共計128個。
該建筑原位于繁華市區,為了盡量減輕道路交通壓力,對運輸線路進行了詳細勘察,遷移于當年3月1日21:38開始,遷移過程中,老別墅四次穿過街天橋,三過立交,于3月2日11:43***到達山東建筑大學新校區。整個遷移過程歷時14小時,遷移距離為28公里。